<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543876648352610&amp;ev=PageView&amp;noscript=1">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什麼?症狀有哪些?睡眠呼吸中止症看哪一科?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什麼? 症狀有哪些?睡眠呼吸中止症看哪一科?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睡不好容易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帶來致命風險。你是否曾經感到睡醒後依然疲倦、白天容易嗜睡,或者枕邊人表示你夜間會打呼甚至突然停止呼吸?有時候你以為身體累、頭痛是每天忙碌造成的結果,其實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之一!

那麼,睡眠呼吸中止症看哪一科?又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本文將為你一一解答,幫助你更了解呼吸中止症原因、症狀及治療方式,揭開「呼吸中止症」這個隱形殺手的真面目!

精華大綱

  1.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2.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有哪些?這些警訊別忽略!
    2-1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夜間症狀
    2-2 睡眠呼吸中止症白天症狀
  3.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誰是高風險族群?
  4. 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死嗎?不治療的後果很嚴重!
    4-1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 1:心血管疾病
    4-2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 2:腦中風
    4-3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 3:糖尿病與代謝問題
    4-4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 4:意外風險增加
    4-5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 5:猝死風險
  5. 睡眠呼吸中止症看哪一科?找對醫生才是關鍵!
  6. 睡眠呼吸中止症測試怎麼做?檢查流程與方法大公開!
    6-1 睡眠障礙自我檢測評估表-NoSAS 問卷
    6-2 居家睡眠檢測
    6-3 睡眠實驗室檢測(多項睡眠生理檢查 PSG)
    6-4 檢查結果判讀
  7. 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式有哪些?
    7-1 睡眠呼吸中止症非手術治療:輕度到中度患者首選
    7-2 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刀治療
  8. 結論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指人在睡眠時,由於上呼吸道反覆塌陷,導致呼吸道阻塞,使呼吸變得不順暢或變淺,甚至停止呼吸,這也正是許多人打呼嚴重的原因之一。

當呼吸暫停時,人體會逐漸進入缺氧狀態,血氧指數開始下降,直到身體無法承受時,大腦才會迅速發出警訊,迫使身體喘一大口氣、重新呼吸。這種現象很像「溺水嗆到水」的情形,但正在熟睡的患者通常沒有察覺到自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然而,正因為大腦必須隨時保持警覺、提醒身體呼吸,整體睡眠過程變得斷斷續續,無法進入深度放鬆的狀態,導致即使睡得很久,醒來時身體依然感到疲累,甚至越睡越累。而這樣的呼吸中止症又可以分成三種:

  1.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是因為呼吸道被阻塞所致,大約佔睡眠呼吸中止症的 90%。
  2. 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因大腦調控呼吸的中樞異常導致,無法發出正確呼吸指令。
  3. 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同時受阻塞型和中樞型呼吸中止症的影響。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有哪些?這些警訊別忽略!

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常常被忽略,尤其是在夜間發生時,患者往往無法自行察覺,容易延誤治療,甚至可能危及性命。然而,若仔細觀察平時的身體反應,及早發現這些徵兆,便能儘早處理問題,避免更嚴重的健康風險。

以下將詳細說明呼吸中止症相關症狀,讓你更清楚了解呼吸中止症症狀有哪些: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夜間症狀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夜間症狀

大聲打呼

打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徵兆之一,由於上呼吸道狹窄,空氣通過時產生震動聲,打呼會變得又大又響,甚至可能持續整晚,嚴重影響同住者的睡眠品質。

睡眠中呼吸停止

患者在睡眠過程中會出現反覆的「呼吸中止」,即停止呼吸幾秒甚至數十秒,這種情形常被伴侶或家人發現,情況通常為「呼吸突然停住,接著深吸一口氣」。

突然驚醒或喘氣

當呼吸停止導致血氧下降時,大腦會發出警訊,強迫身體恢復呼吸。這時患者會突然從睡眠中驚醒,伴隨著喘氣、嗆氣,像是溺水時急於吸氣的表現。

夜間頻尿

睡覺時如果呼吸暫停或變淺,會導致肺部血管收縮,進而增加流向心臟右側的血液壓力。這種情況會讓身體以為「水太多了」,因此會釋放一種叫做「心房利鈉激素(ANP)」的物質。這種激素會幫助腎臟排出更多的鈉和水分,導致我們在晚上尿意增加,出現頻尿的情況。

睡眠不安穩、翻身頻繁

當呼吸道狹窄嚴重時,鬆弛的肌肉的張力可能無法有效打開呼吸道,病患通常需要真的從睡眠中清醒過來,來提高上呼吸道張力以恢復呼吸。由於大腦在睡眠中不斷警覺身體呼吸狀態,患者會頻繁翻身、輾轉反側,導致整體睡眠品質下降,難以進入深層睡眠。

若以上這種情況長期且反覆發生,即使呼吸問題改善,患者仍可能對氣流不順敏感,容易醒來。這也解釋了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失眠的為什麼常常同時存在了。

睡眠呼吸中止症白天症狀

睡眠呼吸中止症白天症狀

醒來後頭痛

有時醒來感到頭痛欲裂,是因為在睡眠中,呼吸中止會導致體內氧氣濃度下降,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進而引發腦部血管擴張,造成頭痛的產生。除此之外,氧氣不足和二氧化碳累積可能導致腦內壓力增加,加劇不適感。而夜間因呼吸中止造成的血壓波動,也可能影響腦部血液循環,成為頭痛的另一個原因。

白天嗜睡、疲勞

由於夜間睡眠容易被打斷、呼吸反覆中止,加上覺醒的時間很短暫,所以病患多半不會記得自己曾經醒來,只會因為睡眠碎片化(睡眠反覆中斷)而感到睡眠不足。

大腦和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導致患者白天容易感到疲倦、精神不濟,甚至在上班或開車時打瞌睡,增加意外風險。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當大腦經常處於氧氣不足的環境中,就可能引發氧化壓力和發炎反應,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思考遲鈍、記憶力下降,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而睡眠結構的破壞,特別是深度睡眠的減少,會影響大腦清除類澱粉蛋白的能力,嚴重可能會導致認知衰退!

情緒不穩、易怒

睡眠中斷或缺氧會導致大腦活動和神經物質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情緒的調節,患者便容易出現憂鬱症狀。

除此之外,病患也會因睡眠品質差,變得白天容易嗜睡,情緒變得敏感,容易感到煩躁、易怒,甚至引發焦慮和憂鬱等心理問題。

性功能減退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因呼吸中止而經常覺醒,睡眠變淺,導致睪固酮分泌減少,而睪固酮正是支持性慾的主要激素,這可能會導致性慾下降。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白天與夜間皆可能出現,患者自己可能不自覺,但透過伴侶、家人觀察及自身感受,這些警訊其實不難發現。一旦有「打鼾嚴重」、「呼吸暫停」、「白天疲勞嗜睡」等情形,應及早就醫進行診斷與治療,避免因忽略問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或其他併發症。健康不能等,千萬別讓呼吸中止症悄悄影響你的生活!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誰是高風險族群?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誰是高風險族群?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主要包括以下族群:

  • 肥胖者(BMI > 30)
  • 男性或停經後的女性
  • 40 歲以上的中年族群
  • 有高血壓病史者
  • 頻繁飲酒、服用安眠藥或鎮定劑者
  • 上呼吸道結構異常者
  • 下巴後縮

1. 肥胖

當 BMI 超過 30 或脖子周圍脂肪過多,呼吸道容易受到壓迫,男性頸圍超過 43 公分(約 17 吋)、女性超過 41 公分(約 16 吋)罹患呼吸中止症的風險特別高。

2. 上呼吸道結構異常、下巴後縮

包括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大、扁桃腺肥大等,這些情況都會導致長期張口呼吸,影響骨頭生長而導致嚴重的下巴後縮,而下巴後縮通常也會導致舌頭沒有足夠的放置空間,只能往後占用呼吸道,進而影響整個呼吸道結構,增加呼吸道狹窄的風險。

如果一個人的下巴輪廓不明顯或有明顯的雙下巴,通常代表他的口腔肌肉張力較低,也容易有呼吸道阻塞的問題。

3. 年齡與性別因素

40 至 50 歲以上的中年族群,尤其是男性和停經後的女性,罹患機率較高。而研究更顯示,相較於一般年齡層的呼吸中止症病人,高齡患者的失眠症狀和無症狀情形較多,病因則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

4. 生活習慣影響

經常飲酒、服用安眠藥或鎮定劑,會讓呼吸道肌肉過於鬆弛,增加呼吸中止的風險。

5. 慢性疾病

高血壓患者更容易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缺氧對心血管系統造成負擔。

如果你符合上述多項條件,即為呼吸中止症高危險族群,千萬別輕忽,盡早進行檢查與治療,才能預防嚴重健康危害!

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死嗎?不治療的後果很嚴重!

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死嗎?不治療的後果很嚴重!

有人可能會想問,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死嗎?很多人以為「打呼」只是小事,但長期忽視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後果可能遠比你想得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呼吸中止症會反覆導致血氧濃度下降,身體長期處於缺氧狀態,會對各個器官造成嚴重損害,特別是以下幾個方面: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 1:心血管疾病

睡眠時呼吸暫停,會讓體內血氧下降,大腦為了「求生」會發出警訊,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讓心血管系統承受巨大壓力,可能導致以下症狀:

  • 高血壓:缺氧和睡眠片段化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長期下來引發高血壓。
  • 心律不整:氧氣供應不足會干擾心臟的正常運作,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
  • 心臟衰竭:身體需要更用力地吸氣來克服阻力,增加心臟輸送血液的負擔,長期下來心臟的肌肉會變得厚實(心室肥大),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心臟可能會因為過度負荷而出現衰竭的問題。
  • 心肌梗塞:持續性的低氧環境會造成心肌缺血,嚴重時引發心肌梗塞。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 2:腦中風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血氧反覆下降,會讓血管內壁受損,血液循環變差,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風風險。特別是在夜間睡眠時,血壓不穩的狀態更容易誘發腦中風。

根據統計,未治療的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出 3 倍以上!長期缺氧也會損害大腦功能,導致記憶力衰退,甚至增加失智症風險。

>  延伸閱讀:睡眠品質影響大腦健康?慢波睡眠減少恐增加失智風險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 3:糖尿病與代謝問題

睡眠時反覆缺氧和睡眠品質不佳,會干擾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導致血糖控制變差。

  • 呼吸中止症患者容易合併第二型糖尿病,使血糖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
  • 睡眠呼吸中止症會使得病患難以進入深度睡眠,這些睡眠問題會導致食慾增加和飽足感減少,進一步導致肥胖,而肥胖又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惡化,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還可能會引發代謝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甚至進一步引發其他心血管的併發症,如心臟病和中風等。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 4:意外風險增加

呼吸中止症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導致白天精神不濟、注意力無法集中,進而引發各種意外風險。

  • 交通事故:白天嗜睡的駕駛人,反應變遲鈍,發生車禍的機率大幅提高。
  • 工作事故:注意力下降容易在工作場所引發意外,尤其是需要高度專注力的工作。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 5:猝死風險

除了以上風險,最令人擔憂的是,重度呼吸中止症患者在睡眠中發生「猝死」的機率非常高。由於睡眠時反覆呼吸停止會讓身體反覆缺氧,嚴重時可能引發心臟停止,造成突發性死亡。

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睡眠呼吸中止症更容易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嚴重可能致死。

睡眠呼吸中止症看哪一科?找對醫生才是關鍵!

睡眠呼吸中止症看哪一科?找對醫生才是關鍵!

懷疑自己或家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時,選對合適的科別才能對症下藥。通常呼吸中止症可以掛以下幾個科別:

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主要處理大腦與神經系統相關的疾病,對於懷疑有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CSA)的患者尤為重要。醫師會評估大腦是否能正常發送呼吸指令,並檢查有無其他睡眠相關的神經系統問題,如嗜睡症或睡眠行為障礙等。

精神科

精神科適合有情緒障礙或睡眠障礙相關問題的患者,特別是因焦慮或憂鬱引發的失眠,可能掩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真實病因。精神科醫師會進行心理與生理的綜合評估,判斷是否有心理因素影響呼吸狀況,並提供適當的藥物或非藥物治療建議。

睡眠牙科

睡眠牙科在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中主要提供非侵入性的口腔矯正器治療。牙醫師會評估患者的下顎結構,並設計專屬的止鼾牙套,幫助下巴前移,增加呼吸道空間,減少舌根後倒而引起的阻塞,適合輕度到中度患者,或無法接受 CPAP 的人群。

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醫師會檢查上呼吸道的結構,例如是否有扁桃腺肥大、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大等異常情況,這些問題可能是造成呼吸道阻塞的主因。

胸腔內科

胸腔內科專門處理呼吸系統相關疾病,醫師會進一步檢查肺部功能與呼吸狀態,排除其他可能導致呼吸異常的肺部問題。

睡眠中心

許多醫院設有專業的睡眠中心,這裡有睡眠醫學專家及完整的檢測設備,專門診斷與治療睡眠障礙,包括睡眠呼吸中止症。(全國睡眠檢查地點

 

很多人對打呼與睡眠問題不以為意,認為「忍一忍」就好,但長期忽視呼吸中止症,健康後果可能非常嚴重!專業的醫療檢測與診斷,能幫助你及早發現問題,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避免身體進一步惡化。找到對的醫生,就是找回健康睡眠的第一步!

睡眠呼吸中止症測試怎麼做?檢查流程與方法大公開!

你可以透過簡單的評估表對自己進行睡眠呼吸中止症測試,不過當醫師懷疑你可能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時,會建議進行專業的睡眠檢測。別擔心!檢查過程不會造成疼痛,也非常簡單,以下是簡易的自我評估表和睡眠檢查流程、方法說明:

睡眠障礙自我檢測評估表-NoSAS 問卷

想要快速進行睡眠障礙自我檢測的話,你可以透過以下這個 NoSAS 問卷 快速掌握情況。問卷共有 5 題,總分 17 分,檢測結果若為 8 分以上,就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患病者:

問題

得分

頸圍超過 40 公分

+4

BMI 指數介於 25-30
BMI 超過 30

+3
+5

年齡 >55 歲

+4

生理性別為男性

+2

容易打呼

+2

如檢測結果超過 8 分,建議儘早尋求專業醫療診治,以確認是否確診呼吸中止症,且更進一步進行睡眠檢查

居家睡眠檢測

大醫院的睡眠中心檢測通常需要排隊,交通來回可也比較不便,而居家睡眠檢查是一種簡單、經濟且舒適的睡眠障礙檢測方式,美國睡眠醫師學會(AASM)已將其列為正式診斷工具之一。

居家睡眠檢查通常使用穿戴式睡眠監測儀,記錄睡姿、呼吸、血氧濃度及呼吸中止情形。近年更有迷你型心電儀,透過「心肺耦合(cardiopulmonary coupling)」技術,只需貼在胸口即可進行檢測。根據患者狀況,檢測可持續 1 至 7 天,報告結果將由睡眠專家審核後回傳。

  • 優點:方便、舒適,患者能在熟悉的環境下睡眠。
  • 缺點:居家睡眠檢測僅測量呼吸、心率和血氧濃度,此測試無法檢測到其他類型的睡眠障礙,例如嗜睡症。

睡眠實驗室檢測(多項睡眠生理檢查 PSG)

睡眠實驗室檢測是目前最精準的診斷方式,由醫療團隊協助進行,能完整記錄你的睡眠數據。

患者需前往醫院或睡眠中心,醫護人員會在你的身上貼上感測器,用於監測身體的各項數據。

檢測時記錄的數據包括:

  • 腦波活動:判斷睡眠的深淺程度。
  • 呼吸次數:檢測呼吸停止的頻率與時間長度。
  • 血氧濃度:監測缺氧狀態。
  • 心跳與心電圖:分析心臟在睡眠中的變化。
  • 眼球運動與肌肉活動:除了評估睡眠時的生理狀態外,亦用來協助判斷睡眠的深淺程度,如大家常說做夢的快速動眼期。

檢測過程約 6 至 8 小時,隔天醫師會根據數據判斷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

  • 優點:數據完整且精確,是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
  • 缺點:需前往醫院,在陌生環境睡覺並貼上多條線路,舒適度沒有居家睡眠檢測好,可能會稍微影響檢查結果。

檢查結果判讀

完成睡眠障礙檢測後,醫師會根據「呼吸中止指數(AHI)」來判斷疾病嚴重程度:

  • 正常:每小時呼吸中止未滿 5 次。
  • 輕度:每小時呼吸中止 5-15 次。
  • 中度:每小時呼吸中止 15-30 次。
  • 重度:每小時呼吸中止超過 30 次(含)以上。

檢查結果不僅能確認你是否罹患呼吸中止症,還能幫助醫師規劃適合的治療方案,改善你的睡眠品質和健康狀態。

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式有哪些?

根據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醫師會提供不同的治療方式,目的是讓呼吸道保持暢通,改善睡眠品質,並降低健康風險。呼吸中止症治療主要分為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 兩大類,以下為詳細介紹:

睡眠呼吸中止症非手術治療:輕度到中度患者首選

(一)CPAP 正壓呼吸器

正壓呼吸器 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是一種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顯著的呼吸中止症呼吸器治療方式。患者睡覺時需佩戴面罩,透過機器持續提供正壓空氣,防止上呼吸道塌陷。

  • 優點:效果快速且顯著,能有效減少呼吸中止次數,改善血氧濃度。
  • 適合對象:中度到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 注意事項:大部分患者睡覺時很難適應戴面罩的感覺,或者容易因氣流太強而感到不舒服。

延伸閱讀: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應對之道:CPAP 治療與注意事項

(二)止鼾牙套

止鼾牙套

止鼾牙套是一種可調整下顎位置的非侵入性治療裝置,主要作用是將下巴稍微前移,防止舌根後倒,增加呼吸道的空間,適合輕度患者或不習慣使用 CPAP 的人。

  • 優點:佩戴方便,適合輕度或無法接受呼吸器的患者。
  • 適合對象:輕度至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 注意事項:需經由牙科醫師訂製並定期回診調整,不正確的佩戴可能影響牙齒咬合。


(三)改善生活習慣

  • 減重:肥胖是呼吸中止症的重要原因,容易造成脖子周圍的脂肪壓迫到呼吸道,因此減輕體重有助於改善症狀。
  • 戒菸戒酒:吸菸會刺激呼吸道黏膜發炎,而酒精會讓肌肉過度放鬆,增加呼吸道阻塞的機率。
  • 維持固定作息:讓大腦習慣睡眠及清醒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定的時間規律。

*改善生活習慣是非手術治療的重要基礎,尤其對呼吸中止症輕度患者來說,配合其他治療效果更佳。

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刀治療

當呼吸中止症是由上呼吸道結構異常引起,或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時,醫師就會建議進行呼吸中止症開刀治療。以下是常見的手術方式:

(一)扁桃腺切除術

主要目的是移除位於喉嚨兩側的肥大扁桃腺。當扁桃腺過度肥大時,可能會阻塞呼吸道,導致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或其他健康問題。

  • 適合對象:扁桃腺肥大引起呼吸道阻塞的患者。
  • 手術效果:這種手術對於兒童患者特別有效,然而,對於成人患者,效果會因個人體質及其他因素(如肥胖、舌頭後倒或鼻腔阻塞)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由專業醫師評估後再決定治療方式。

(二)鼻中隔彎曲手術

針對鼻中隔彎曲或鼻腔阻塞的患者,手術可將鼻中隔矯正,改善空氣流通。

  • 適合對象:因鼻中隔異常而影響呼吸的患者。
  • 手術效果:解決鼻腔阻塞問題,提升呼吸順暢度並配合練習使用鼻呼吸。

(三)懸雍垂顎咽整術(UPPP)

UPPP 手術會移除部分懸雍垂、軟顎及多餘的咽喉組織,藉此擴大呼吸道空間,減少阻塞情形。然而,由於咽喉區域非常敏感,吞嚥動作(包括吞口水)都會經過這個位置,因此手術後約有一個月的時間,患者在進食、說話或喝水時可能會感到極度疼痛與不適。

  • 適合對象:軟顎鬆弛或懸雍垂過長導致呼吸道阻塞的患者。
  • 手術效果:UPPP 一開始通常能有效減少打鼾,但長期追蹤的數據顯示,僅約 46%-73% 接受過這種手術的人能持續減少打鼾情形。醫學文獻研究更顯示 UPPP 降低呼吸中止症的成功率一般低於 40%。

(四)無線射頻手術(Radiofrequency, RF)

使用低能量的溫控無線電波,利用金屬探針發出無線射頻,震盪周圍的組織,產生熱能,進而產生緊縮呼吸道相關組織效果,包含鼻甲、喉嚨軟顎及懸壅垂組織。

無線射頻手術不需要全身麻醉,約 30 分鐘內即可完成,透過電波在組織黏膜下作用讓軟組織體積縮小,進而改善呼吸道通暢性。

  • 適合對象:因喉嚨軟組織鬆弛而導致打鼾或長期受鼻塞困擾、輕度至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尤其是對傳統手術疼痛敏感或希望快速恢復的個案。
  • 手術效果:術後約 4 至 6 週,處理過的組織會部分被身體吸收,另一部分則纖維化,使組織縮小並更緊實。呼吸道變得更加暢通,打呼問題也會顯著改善。由於黏膜組織完整保留,術後僅會輕微腫脹和不適,疼痛感比傳統手術低很多且恢復迅速。

結論

別再覺得「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小問題了!這個問題不僅會造成打呼,還可能導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嚴重甚至會引發慢性病和心血管疾病,大大地提升健康風險。透過專業檢測,及早診斷是關鍵。而在治療上,睡眠牙科提供了專業且有效的解決方案,例如量身訂製的止鼾牙套,能幫助改善呼吸道阻塞問題,進一步提升睡眠品質。

此外,配合適合的治療方式,調整生活作息,都能顯著改善症狀。健康的睡眠是守護生活品質的關鍵,及早處理,才能遠離風險,重拾美夢好眠!記住,面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牙科是您不可忽視的選擇!

參考資料

Author
Picture of 馬永昌醫師
馬永昌醫師
Dr. BreathE 原氣醫生協同醫療平台執行長 大安・新店・丰采美學牙醫診所院長 台大牙醫學系第一名畢 哈佛商學院校友PL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