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睡眠呼吸中止共病症的最佳治療方式
你是否已經需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呢?『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共病症 COMISA(Co-Morbid Insomnia and Sleep Apnea)』是一種複雜的共病,指的是失眠和OSA兩種常見的睡眠問題一起發生的情況。近年的許多醫學研究已經逐漸指向,慢性失眠問題有很高的比例是長期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導致。如果未能辨認導致失眠背後的病因,只依靠藥物治療會逐漸讓睡眠的問題愈來愈難處理,這是因為許多安眠藥反而造成呼吸中止症嚴重惡化。對於COMISA這樣的共病,需要個人化的治療方法才能解決,而且越早發現治療的效果越好。這篇文章希望提供長期失眠的人深入了解自己失眠背後未被注意到的真正原因,並提供解決病因而非病徵為導向的治療。
延伸閱讀: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共病症:你是失眠還是呼吸中止症?
睡不著先吃藥?反而會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
據健保署統計,國人每年的安眠藥用量已經突破十億顆,疊起來的高度約4170座101大樓!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心理壓力、焦慮、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等。例如,工作壓力大、家庭矛盾、重大生活變故等都可能引發失眠。遇到失眠的第一直覺通常都是使用安眠藥,透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們入睡並保持睡眠。雖然安眠藥在短期內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品質,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
- 養成藥物依賴性:長期服用安眠藥可能導致身體對藥物產生依賴,一旦停藥,失眠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 產生抗藥性: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身體可能對藥物產生耐受性,需要更多劑量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 記憶和注意力下降:有些安眠藥可能會影響記憶和注意力,導致白天的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
- 身體不適:如頭痛、眩暈、口乾、胃腸不適等副作用。
常見的安眠藥包括苯二氮平類藥物(像是贊安諾®、柔安®、安柏寧®、景安寧® 等等)、非苯二氮平類藥物(像是使蒂諾斯®)以及其他鎮靜劑。然而,這些藥物在幫助入睡的同時,可能會對呼吸系統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來說更是如此。例如:
- 放鬆上呼吸道肌肉:安眠藥會使全身肌肉,包括喉嚨和呼吸道的肌肉放鬆。這種放鬆可能導致呼吸道更容易塌陷,從而增加呼吸中止的次數和嚴重程度。
- 抑制呼吸反應:安眠藥可能會降低大腦對缺氧的反應,使得呼吸中止時大腦不能及時發出警報,因而延長呼吸中止的持續時間,增加健康風險。
雖然安眠藥在短期內可以幫助一些人改善睡眠問題,但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來說,服用安眠藥可能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建議遵從醫師指示採取其他非藥物的方法。
有效解決失眠與睡眠呼吸共病症需要跨專科的個人化療程
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失眠患者中同時是COMISA共病患者的比例約為三至四成。實際的比例可能更高,這是由於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共同存在的情況非常普遍,為了提高臨床診療上對於這種現象重視的程度,提出COMISA的觀念,而其背後的致病路徑與病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也是近年睡眠醫學的熱門課題,因此對於這類共病症的治療,首先需要的,是能夠正確的評估失眠有沒有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
接下來,我們要來討論,針對這樣一個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合併存在的COMISA,在治療方面有沒有什麼需要探討的特點呢?目前對於COMISA的治療原則,在醫學上還沒有針對性的特殊療法,主要的治療原則著重在兼顧失眠與睡眠呼吸障礙的問題,都需要仔細評估其嚴重度,找出對應的治療方案。
傳統上針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由於其屬於上呼吸道塌陷的生理問題,因此在治療上多採取打開呼吸道的方式,例如連續性陽壓呼吸器(Cou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然而針對這些同時合併失眠的病患而言,睡眠期間身上配戴的物件越多,越無法好好睡覺,因此在治療上勢必得選擇對於病患干擾較少的方式,例如止鼾牙套,根據研究止鼾牙套在接受度上面明顯要優於陽壓呼吸器,然而針對嚴重度較高的病患,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則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延伸閱讀: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應對之道:CPAP治療與注意事項
反過來說,對於COMISA病患,在失眠方面的治療也不能忽視,標準的失眠治療首選是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透過改變睡眠習慣與行為來提高睡眠品質,此外一些較新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方式,作為輔助睡眠品質方面,提供不錯的效果。
牙套可以治療失眠?
失眠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這意味著這兩種睡眠問題可以互相影響,由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反覆發生有時會讓人們預期到夜間將會經歷呼吸困難,這種「預期」會讓他們處於一種高度警覺狀態,進一步影響睡眠品質,形成所謂的「條件性失眠」,因此治療必須同時並行。
負壓止鼾牙套(Negative-pressured MAD)+MRC牙套+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
- 負壓止鼾牙套(Negative-pressured MAD)是一種創新的口腔裝置,用於治療輕度和中度甚至是某些重度的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與傳統的正壓(陽壓)呼吸器(CPAP)有所不同,負壓止鼾牙套沒有戴在頭上或臉上的頭套或面罩,當止鼾牙套(Mandibular Advancement Device, MAD)與負壓裝置結合使用時,通過雙重機制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療。止鼾牙套負責物理性調整下顎並改變舌頭和喉嚨後部軟組織的位置,而負壓裝置則通過氣壓吸力將舌頭後方軟組織前移,這種雙重作用有效增大咽喉部的呼吸道空間,進而減少睡眠呼吸中止的發生。
- MRC牙套是指Myofunctional Research Center(澳洲肌功能研究中心)研發出的牙套,用於鍛鍊口腔、臉部和吞嚥肌肉的功能。口腔肌功能訓練能夠增強口腔和喉部的肌肉力量,防止睡眠期間這些肌肉的鬆弛和塌陷,舌頭肌肉如果不夠強壯,會在睡覺時向後倒並阻塞呼吸道。因此我們建議COMISA病患晚上睡覺時使用負壓止鼾牙套,白天則可以搭配MRC牙套進行口腔肌功能訓練,,來增強舌肌的力量和協調性,這些都有助於維持睡眠期間呼吸道的開放。
-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主要是透過改變那些讓你睡不好的負面想法、感覺和行為。這種方法利用認知重構、刺激控制、睡眠限制、放鬆訓練和心理教育等技術,無論其起因於焦慮、慢性失眠還是生活習慣影響,這些都能幫你一步步戰勝失眠。CBT-I不僅僅是關於管理症狀,它從根本上解決失眠的原因,因此對於想要從根本上改善睡眠的人來說,是個長久之計。它教你如何改掉那些妨礙睡眠的壞習慣,建立助眠的良好行為,目的是讓你的睡眠品質得到全面提升,而且盡量不依賴藥物。
Dr. BreathE 失眠研究新發現---電流刺激也能助眠?
頻率共振微電流治療(Frequency Specific Microcurrent,FSM)是一種通過皮膚電極傳導微電流來刺激神經的技術。這種技術原本用於緩解疼痛,但最近的研究顯示,它對改善睡眠也有顯著效果。
根據原氣醫生研究團隊的臨床實驗結果,透過隨機雙盲的試驗比對,在實驗組的受試者在使用頻率共振微電流治療後,第一晚的睡眠就有明顯改善,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以下是一些具體數據:
- 睡眠效率(SE)提高:治療組的睡眠效率從83.4%提升到89.9%。
- 睡眠中醒來的時間(Wake%)減少:治療組的醒來時間從13.3%降低到10.1%
- 失眠症狀(ISI)減少:治療組的失眠量表分數從13.1分降到8.6分
- 白天嗜睡程度(ESS)減少:治療組的嗜睡分數從5.8分降到4.2分
而在控制組的部分,則沒有看到改善的結果。
頻率共振微電流的放鬆助眠原理
根據研究結果,頻率共振微電流治療能幫助穩定睡眠深度及呼吸流量,減少睡眠期間呼吸阻礙程度,這種技術能降低呼吸驅動力的敏感度,進而提升睡眠品質。
頻率共振微電流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助眠技術,展示了在改善睡眠品質方面的潛力,相比傳統的助眠方法,頻率共振微電流治療見效快,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是一種值得嘗試的療法,隨著更多研究的進行,我們期待這種技術能被更廣泛地應用,幫助更多人解決睡眠困擾。
結論
COMISA(失眠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共病症)需要針對每位患者的獨特需求和偏好制定客製化的治療計劃。研究顯示,同時進行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BT-I)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治療,可以提高遵從性和治療效果。在制定治療計劃時,我們會考慮您的年齡、性別、過去病史、體重和生活習慣等因素,因為這些因素會影響COMISA的症狀和對治療的反應。除了協助您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計劃的預期效果,我們還會詳細解釋您所使用的裝置,並解答您可能有的任何疑問或擔憂。此外,我們會建議您將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定期運動、健康飲食和良好的睡眠習慣都能有效改善症狀。定期回診追蹤也非常重要,這樣可以保持治療的動力,並及時調整治療計劃以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資料
- Ragnoli, B., Pochetti, P., Raie, A., & Malerba, M. (2021). Comorbid Insomnia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COMISA): Current Concepts of Patien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8(17), 9248.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8179248
- Jullian-Desayes, I., Revol, B., Chareyre, E., Camus, P., Villier, C., Borel, J. C., Pepin, J. L., & Joyeux-Faure, M. (2017). Impact of concomitant medications on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83(4), 688–708. https://doi.org/10.1111/bcp.13153
- Ragnoli, B., Pochetti, P., Raie, A., & Malerba, M. (2021). Comorbid Insomnia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COMISA): Current Concepts of Patien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8(17), 9248.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8179248